淡水來源
地表水
雖然任何地表水系統的自然水來源僅來自于該
集水區的降水,但仍有其他許多因素影響此系統中的總水量多寡。這些因素包括了
湖泊、
濕地、
水庫的蓄水量、
土壤的滲流性、此集水區中地表徑流之特性。 人類活動對這些特性有著重大的影響。人類為了增加存水量而興建
水庫,為了減少存水量而放光濕地的水分。人類的開墾活動以及興建溝渠則增加徑流的水量與強度。
當下可供使用的水量是必須考量的。部分人的用水需求是暫時性的,如許多農場在春季時需要大量的水,在冬季則絲毫不需要。為了要提供水與這類農場,表層的水系統需要大量的存水量來搜集一整年的水,并在短時間內釋放。另一部份的用水需求則是經常性的,像是發電廠的
冷卻用水。為了提供水與發電廠,表層的水系統需要一定的容量來儲存水,當發電廠的水量不足時補足即可。
地下水
地下水,是貯存于
包氣帶以下地層空隙,包括巖石孔隙、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。
海水淡化
海水淡化是一個將
咸水(通常為
海水)轉化為淡水的過程。最
常見的方式是
蒸餾法與
逆滲透法。就當今來說,海水淡化的成本較其他方式高,而且提供的淡水量僅能滿足極少數人的需求。此法唯有對干漠地區的高經濟用途用水有其經濟價值存在。至今最廣泛使用于
波斯灣。
早已有幾個計劃提出要利用冰山作為一個淡水的來源,但迄今為止僅止于新穎性用途,尚未能順利進行。而冰川徑流被視為是地表水。
含義
水是人類及一切
生物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,是工農業生產、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
自然資源。水資源(water resources)一詞雖然出現較早,隨著時
珍惜水資源宣傳畫
代進步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。但是水資源的概念卻既簡單又復雜,其復雜的內涵通常表現在:水類型繁多,具有運動性,各種水體具相互轉化的特性;水的用途廣泛,各種用途對其量和質均有不同的要求;水資源所包含的“量”和“質”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改變;更為重要的是,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受經濟技術、社會和環境條件的制約。因此,人們從不同角度的認識和體會,造成對水資源一詞理解的不一致和認識的差異。至今,關于水資源普遍認可的概念可以理解為人類長期生存、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數量要求和質量前提的水量,包括使用價值和
經濟價值。一般認為水資源概念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。
廣義
廣義上的水資源是指能夠直接或間接使用的各種水和水中物質,對
人類活動具有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水均可稱為水資源。
狹義
狹義上的水資源是指在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,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
淡水。本詞條中所論述的水資源限于狹義的范疇,即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以及社會進步息息相關的
淡水資源。
水資源現狀
中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.8124萬億立方米,占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%;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國家,1993年全國取水量(淡水)為5255億立方米,占世界年取水量12%,比美國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億立方米還高。由于人口眾多,當前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500立方米,約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/4,排名百位之后,被列為世界幾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。另外,中國屬于季風氣候,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,南北自然環境差異大,其中北方9省區,人均水資源不到500立方米,實屬水少地區;特別是城市人口劇增,生態環境惡化,工農業用水技術落后,浪費嚴重,水源污染,更使原本貧乏的水“雪上加霜”,而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瓶頸。
重要性
水不僅是構成身體的主要成分,而且還有許多生理功能。
水的溶解力很強,許多物質都能溶于水,
地球上的總水量
并解離為
離子狀態,發揮重要的作用。不溶于水的蛋白質和脂肪可懸浮在水中形成膠體或乳液,便于消化、吸收和利用;水在人體內直接參加氧化還原反應,促進各種生理話動和生化反應的進行;沒有水就無法維持血液循環、呼吸、消化、吸收、分泌、排瀉等生理活動,體內新陳代謝也無法進行;水的比熱大,可以調節體溫,保持恒定。當外界溫度高或體內產熱多時,水的蒸發及出汗可幫助散熱。天氣冷時、由于水儲備熱量的潛力很大,人體不致因外界寒冷而使體溫降低,水的流動性大。一方面可以運送氧氣、營養物質、激素等,一方面又可通過大便、小便、出汗把代謝產物及有毒物質排泄掉。水還是體內自備的潤滑劑,如皮膚的滋潤及眼淚、唾液,關節囊和漿膜腔液都是相應器官的潤滑劑。
成人體液是由水、
電解質、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和蛋白質等組成,廣泛分布在組織細胞內外,構成人體的內環境。其中細胞內液約占體重的40%,細胞外液占20%(其中血漿占5%,組織間液占15%)。水是機體物質代謝必不可少的物質,細胞必須從組織間液攝取營養,而營養物質溶于水才能被充分吸收,物質代謝的中間產物和般終產物也必須通過組織間液運送和排除
在地球上,人類可直接或間接利用的水,是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天然水資源包括
河川徑流、地下水、積雪和
冰川、湖泊水、
沼澤水、
海水。按
水質劃分為淡水和咸水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,被人類所利用的水增多,例如海水淡化,人工催化
降水,南極大陸冰的利用等。由于氣候條件變化,各種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,天然水資源量不等于可利用水量,往往采用修筑水庫和
地下水庫來調蓄水源,或采用回收和處理的辦法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,擴大水資源的利用。與其他自然資源不同,水資源是可再生的資源,可以重復多次使用;并出現年內和年際量的變化,具有一定的周期和規律;儲存形式和運動過程受自然地理因素和人類活動所影響。